中国人文新闻网 | 人民网 |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网站地图    |    联系我们

首页 > 国学 > > 精品国学|老子真诠|求真求善明大义,去玄去神入现实

精品国学|老子真诠|求真求善明大义,去玄去神入现实

时间:2021-05-21 11:01:42  来源:妙品堂  责任编辑:澎湃而清澈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 “ 发现 ” ,使用 “ 扫一扫 ”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精品国学|老子真诠|求真求善明大义,去玄去神入现实

我等凡夫俗子到底应该怎样才能真正读懂《老子》,并在现实社会中真真切切用之立身处世、建功立业呢?有了功业,又如何才能“功遂身退”呢?身退之后,又何如才能“深根固柢、">


据西汉司马迁《史记·老子列传》记载,春秋晚期东周朝廷守藏室一位姓李名耳字聃的史官,见周王朝衰乱不堪甚久,遂向西而去欲之某地隐世深居,在函谷关被名叫喜的关令尹留下著书。于是,李耳老先生以道德为主旨,写就上下两篇共五千余言后蓬累而去,世人莫知其所终。普遍认为,被称为《老子》或《道德经》的这本书,就是当时李耳所写的“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”。

自问世以来,《老子》已经成为了东方文化的主要底层支撑和重要标志之一,是成大学问大事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。历来读老解老者不计其数,但大多是人云亦云,以讹传讹。太多的人都喜欢谈论《道德经》,动不动就是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开口闭口就说自己如水一般“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。其实,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懂装懂,用《道德经》来装点门面以显得自己很有文化而已。

很多讲授《道德经》的人,连诸如文字训诂这样的基本功夫都未曾下过,仅仅就读了一些讹误众多的流行注释,纯粹就是沽名钓誉。所以,这类人也只能靠故弄玄虚的伎俩,把原本具有很强入世实践意义的《道德经》讲得云里雾里,说得玄乎神乎,就想把自己包装成悟透了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的得道高人。不可否认,《老子》中确有部分内容难以用语言精确表述,是“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”,就连老聃本人也只能“强为之容”,主要还得靠意会。但是,其绝大部分内容是讲得明白、讲得透彻的,关键取决于讲解者的悟性和所下的功夫。

还有极少数人,往往是某些利益的既得者或者某些领域的强势者,他们为了处心积虑维护自身利益,或为了遮掩自己不太光彩的“成功”过程,故意将《老子》歪曲宣讲成柔弱退让、消极无为的卑弱处世学。这些人恨不得大众都很傻很听话、很纯很天真,都能“以德报怨”逆来顺受,好任其永久剥削和驾驭。实际上,这类人大都奉行“功到成处便是有德,事到济处便是有理”的信条,不择手段取得了一些利益和成就,然后就出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,大肆宣传“我的成功靠《道德经》”。

两千五百多年来,真正得到《老子》真善大义者,很少;能够真真切切在现实社会中运用《老子》者,更少;能够用《老子》做到建功立业再功遂身退者,少之又少!那么,我等凡夫俗子到底应该怎样才能真正读懂《老子》,并在现实社会中真真切切用之立身处世、建功立业呢?有了功业,又如何才能“功遂身退”呢?身退之后,又何如才能“深根固柢、长生久视”呢?


要真正读懂《老子》,必须要去玄去神,求真求善。所谓去玄去神,就是要站在一个世俗社会正常人的角度,去除千百年来被人有意无意地强加于《老子》和老聃的那些玄乎神乎、故弄玄虚的迷障,既不能玄化《老子》其书,也不能神化老聃其人。所谓求真求善,就是要真真实实地研究老聃其人以及他写《老子》的特殊背景,广泛校定各种《老子》文本,尽可能综合勘正出相对而言的、还原或接近老聃原文的善本,并首先秉持“以老解老”的原则掌握其大义。

一、关于老聃其人及其写《老子》的特殊背景


审核编辑:RWW007
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打开微信,点击 “ 发现 ” ,使用 “ 扫一扫 ”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  • 人文网总编:李湃清
  • 人文网副总编:李加益

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人文新闻网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镜像。
联系电话:15172503147 商务电话:13648387567 17749931274 投稿邮箱:rww2020@163.com
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-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-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

渝公网安备50019002502016号

渝ICP备20008719号-1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渝)字第00425号

Copyright ©2021 中华●人文新闻网(人文网) WWW.CCTV-13.COM.CN , All Rights Reserved.